形合是指句子內部的連接或句子間的連接采用句法手段或詞匯手段。意合指句子內部的連接或句子間的連接采用語義手段。
例:If winter comes,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?
冬天來了,春天還會遠嗎?
英文中的“If”顯示了主從句間的“假設-判斷”關系。中文譯文雖沒采用任何連接詞,但卻并不顯得突兀,反而更覺一氣呵成。
中文是以意合為主的語言,猶如海浪向前推進,浪峰浪谷似分似合,彼此相像,又各不相同,隱含著某些規律,但卻過于復雜,難以分析或表述。這些規律規范著波浪與波浪、波浪與大海、詞組與詞組、詞組與語段之間的各種關系。
中文句子以主題為統率進行鋪排,“主題-評論”(topic-comment)結構靈活、形式多樣、組合自由,無主句也占了相當大的比重,分句與分句之間、句與句之間少見邏輯關系詞。由于中文缺少邏輯關系表征,缺乏時態、人稱、單復數形態,也沒有特別明顯的詞類標記,人們對語義的理解往往只能憑借語境及語感來完成。
在翻譯實踐中應充分考慮中英語言“意合”和“形合”的結構差異。在英譯中時,應先透徹分析原文的形合結構特點,在此基礎上轉化為流暢的、以“意”為主的語言。中譯英時,應先領悟原文的“意”,然后找到英文中合理的“主謂”主線,再將其余的結構恰當地鋪排為分句或其他附屬結構。這樣做可以使譯文自然曉暢,避免翻譯腔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中文并非絕對意合,英文也并非絕對形合。也有英語用意合、中文用形合的情況。
例:Grasp all, lose all.
如果你樣樣都抓,就會一樣也抓不到。